大牢里,身陷囹圄的
郭照與
司馬孚隔著牢門,故人相見,以淚洗面。
司馬府中,司馬懿與柏靈筠商討拯救太后郭照的對策。在他看來,皇上對太后的積怨不是自己一人可解,唯一之計只有和同為四大輔臣的
曹真聯(lián)手勸說陛下。只是,與曹真同謀,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,弄不好恐怕會滿盤傾覆,司馬家也會萬劫不復。忐忑的司馬懿在夫人柏靈筠的寬慰下,明白了大舍大得的道理。司馬懿感慨于夫人的善解人意,柏靈筠表示若有一日司馬懿連自己都瞞過了,那彼時的他將會極其可怖。
翌日,大將軍曹真府。司馬懿登門拜見曹真,以圖聯(lián)手。兩位老冤家、老對頭相會,免不了一番虛情客套以及來回試探。兩人追昔撫今,感慨一番,接著在曹真的提議下對飲老酒。酒過三巡,司馬懿說明來意,表達出希望與曹真一同救郭照的想法。司馬懿的苦口婆心以及諸多道理,在曹真看來自然是說辭,曹真真正需要的還是從中得到好處,最好是司馬懿的重大讓步。在無利不起早的曹真的催促下,司馬懿只能攤出底牌,一張足以讓曹真心動的底牌——西南再起戰(zhàn)事時推舉曹真為將,并放下兵權(quán)退出中樞。司馬懿的承諾令曹真滿意不已,曹真應(yīng)允,兩人于是對酒立約。
皇宮,朝殿。司馬懿與曹真兩人酒氣熏天,被稀里糊涂拖上賊船的
陳群感到丈二和尚,摸不著頭腦。不多時,
曹叡駕到。司馬懿與陳群開門見山,沉聲直諫曹叡,為了維護大統(tǒng),不能降罪于太后郭照。緊接著,大將軍曹真也起聲幫腔,表示了對司馬懿勸諫的支持。曹叡吃驚,在三人聯(lián)名文武百官以死相諫的逼迫下,曹叡雖是暴躁無比,可也只得無奈妥協(xié),當即下旨放出太后郭照,并賠禮道歉。時至如今,司馬懿冤枉達成,當即跪請自便西南守城,自此遠離京城。
退朝后,曹叡陷入了雷霆狂怒中,在寢宮里打砸器物,被內(nèi)官
辟邪勸住。辟邪勸曹叡耐心行事,憑借年齡優(yōu)勢熬死三個輔臣,自此不受支配。曹叡惶然間略有所悟,自覺有理。
郭照出獄,廷尉大門,郭照對司馬孚微微行禮致謝,司馬孚陪伴郭照熬過此劫,終是要分離,萬千唏噓化為無言以對。
西蜀,諸葛亮府中。諸葛亮喜得麟兒不勝歡喜,諸葛亮以“為此慧君,民人所瞻”為寓意,為兒子起名諸葛瞻,盼望他能祈得太平,觀得盛世。就在眾人歡喜不已時,下人送來司馬懿的書信。在寄給諸葛亮的信中,司馬懿看似暗示頗多。諸葛亮瞬間明白意思,大喜過望知曉司馬懿是在催促自己早日北伐,時不我待。雍涼城此時是曹真人馬在守,對于諸葛亮來說是絕佳的北伐好時機。
西蜀諸葛亮秣馬厲兵,集三十萬西出散關(guān)的消息穿出,隴西告急。曹叡召集群臣商討對策,曹真自請率大軍前往破諸葛亮,并向曹叡舉薦自己新得的猛將
王雙。粗莽的王雙受封時在殿前手忙腳亂鬧出笑話。由此,曹真受封隴西大都督,會和
郭淮與
張郃奔赴前線。就在這時,司空陳群上奏調(diào)司馬懿為副都督隨軍,曹真自然大怒駁斥。最后,曹真還是聽取了陳群建議,但是同樣出言安撫曹真。曹真不情不愿,可也只得無奈妥協(xié)。
司馬府,
鐘會拜訪柏靈筠,知會了其朝堂最新消息,讓其通知司馬懿早做謀劃。
西南邊陲,司馬懿受旨副都督隨曹真討伐諸葛亮。軍情緊急,限其十日內(nèi)到達長安。